【健康科普】全民营养周:科学饮食+适度运动,守护母婴健康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-05-23 点击量:239次
一、为什么孕期要注重吃动平衡?
孕期的吃动平衡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。合理的饮食为胎儿发育提供充足营养,支持子宫、胎盘生长及血容量增加;适度运动则能增强孕妇体质,改善孕期不适症状,降低妊娠期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疾病风险。同时,吃动平衡还有助于维持合理体重增长,减少分娩难度和产后恢复时间,对宝宝出生后的健康也有积极作用。
食“膳”潮流
二、孕期营养需求变化与科学饮食
1. 热量需求
孕早期胎儿生长缓慢,热量需求与孕前基本相同;
孕中期,每天需额外增加300千卡热量(≈1个苹果+1杯牛奶+1把坚果);
孕晚期,每天需额外增加450千卡热量,避免“一人吃两人份”,过多热量易导致体重增长过快,增加孕期并发症风险和剖宫产率。
食物热量怎么计算?
2. 营养素补充
①蛋白质: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,建议每天摄入75 - 95克。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豆类及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。
②碳水化合物:选择全谷物、糙米、燕麦等复杂碳水化合物,提供持续能量,减少精制糖摄入,预防血糖波动,维持体重适宜增长。孕吐期间需确保每日≥130g碳水摄入,避免酮症酸中毒。
③脂肪: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,如橄榄油、鱼油、坚果等,帮助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,但要控制摄入量,避免高脂食物引发肥胖。
④维生素和矿物质
叶酸:孕早期每天补充400 - 800微克(天然食物+补充剂),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,食物可从绿叶蔬菜、柑橘类水果、豆类中获取。
钙:孕中晚期每天需1000 - 1200毫克,牛奶、酸奶、虾皮、芝麻等都是补钙佳品,同时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。
铁:预防孕妇缺铁性贫血,多吃动物肝脏、红肉、黑木耳等食物,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,提高铁的吸收率。
3. 饮食原则
①少食多餐:减轻胃肠负担,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引起不适。
②饮食多样化:每天尽量摄入12种以上食物,保证营养全面。
③控制高盐、高油、高糖食物:如腌制食品、油炸食品、甜品等,预防孕期高血压、高血脂和高血糖。
孕妇每天吃什么,怎么吃?可以参考这里
三、孕期适合的运动类型与注意事项
1. 适合的运动项目
①散步:最安全、简单的运动方式,每天30 - 60分钟,可分多次进行,促进血液循环,避免血栓形成,增强心肺功能。
②孕妇瑜伽:在专业教练指导下进行,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,缓解腰背疼痛,改善睡眠,还能调节呼吸,为分娩做准备。
③游泳:水的浮力减轻身体负担,能锻炼全身肌肉,对关节压力小,但要选择卫生条件好的泳池,注意安全。
④孕期健身操:动作轻柔,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强度,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。
2. 运动注意事项
①运动前咨询医生:尤其是有高危因素(如前置胎盘、妊娠期高血压、早产风险等)的孕妇,需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。
②控制运动强度:运动时心率保持在(220 - 年龄)×(60% - 70%)范围内,微微出汗、呼吸加快但仍能正常交谈为宜。
③注意运动环境:选择空气清新、温度适宜的场所,避免在炎热或寒冷天气剧烈运动。
④及时补充水分:运动前后和过程中适量饮水,防止脱水。
⑤出现不适立即停止:如腹痛、阴道流血、流液、胎动异常、头昏、心悸等,及时就医。
四、不同孕期的吃动平衡要点
1. 孕早期
①饮食:此阶段常伴有孕吐,可选择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少食多餐,保证营养摄入。
②运动:以舒缓运动“稳”为主,如散步、简单的伸展操,帮助缓解早孕反应带来的不适。
2. 孕中期
①饮食:胎儿生长加快,增加营养摄入,注重蛋白质、钙、铁等营养素补充。
②运动: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,如孕妇瑜伽、游泳等,增强体力和耐力。
3. 孕晚期
①饮食:控制高热量食物,避免胎儿过大影响分娩,保证膳食纤维摄入,预防便秘。
②运动:选择温和的运动,以“柔”为主,如慢走、骨盆倾斜运动缓解耻骨痛,盆底肌训练,分娩球坐姿训练,为分娩做准备,同时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运动,防止疲劳和早产风险。
五、孕期体重管理与吃动平衡
孕期体重增长应根据孕前BMI(身体质量指数)来控制,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,将体重增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内,既能满足胎儿发育需求,又有利于孕妇健康和产后恢复。下图是单胎妊娠妇女孕期体重增长推荐,多胎妊娠需咨询医生个体化调整。
孕期“吃动平衡”是一场科学、自律与爱的修行,每位准妈妈都可以通过动态监测与个性化的干预、学习、实践,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方式,实现母婴健康效益的最大化,以健康的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!
温馨提示:个体差异较大,建议定期产检咨询医生并到营养门诊制定个体化方案,祝每位准妈妈健康好孕!